您现在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>> 新闻 >> 民生新闻
“她”故事 真 风采
发布日期 : 2015-03-09 10:27:37 文章来源 : 潮州日报

  昨天是“三八”妇女节,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。在我市各行各业,活跃着众多女性的身影,她们有的勤劳质朴,有的精明干练,有的热情洋溢,有的认真刻苦。她们用女性特有的品质,在各自的岗位上巾帼不让须眉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本报记者走近了不同行业的女性,倾听她们工作生活的故事。

  网警黄铿:

  全力以赴守护网络安全


女网警黄铿正在认真工作。本报记者 庄园 摄

  本报记者 刘漫娜 实习生 吴荣镇

  

  “作为一名网络警察,我们的工作和网络密切相关,包括政府、企业的网站安全管理和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等。”日前,记者采访了全市为数不多的女网警之一黄铿。

  走进网警支队,记者发现,办案民警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设备。“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让大家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,而虚拟社会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。”一身警服的黄铿说,虽然不直接抓捕犯罪分子,但网络侦查技术就是她手中的利剑,让利用网络作案的犯罪分子无处遁形。

  “网警的特点是打击和技术并重。”从事网络侦查10余年的黄铿告诉记者,作为一名网警,不仅要有计算机专业技术,还需要具备一线侦查意识。她介绍说,网警支队除了保障网络的健康安全的职能外,还要协助配合其他部门的侦查行动。

  去年1月16日,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特大网络赌博团伙,网警支队在案件侦办中发挥了主导作用。为抓到犯罪嫌疑人,黄铿和同事常常深夜加班,前后耗时8个多月,成功将涉案的16名犯罪分子抓获,冻结涉嫌赌资1100多万元,扣押现金人民币150多万元。

  “网警工作一向很繁琐。”作为网警支队的负责人,黄铿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,承受更大的压力。“网络犯罪分子作案大部分是在晚上,特别是在下半夜,所以加班熬夜是正常的事。”黄铿说。

  脱下警服,黄铿是一个女儿、一位母亲。聊起自己的家庭,黄铿说,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对家人,特别是自己的母亲有着深深的愧疚。“现在一回家我就想起去世的母亲。”黄铿说,由于工作忙碌,连母亲病重时自己也无暇照顾。说起母亲,这个业务精湛的女网警忍不住落下了泪。

  采访中,记者留意到,黄铿身边手机不时响起,谈的都是工作上的事。每次接完电话,她总说声:“不好意思,事情太多了。”10多年来,她和同事默默地守护着全市各行各业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的运行安全。

  意溪道班女员工:

  每天都是“在路上”

  
在S231凤湾线养护路面的“女子道班”。 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

  本报记者 龙兰

  

  3月4日清晨,天飘着蒙蒙细雨,在湘桥区意溪镇S231凤湾线中间的绿化带边,雪糕筒围起了一个安全作业的区域,几名头戴草帽、身着橙色制服的工人正挥舞着铁锹,忙着清理道路上堆积起来的淤泥,全然不顾鞋子、裤脚都被溅上了泥巴。走近一看,嘿,竟然全是女工!

  一年365天,一直奔波在S335樟公线和S231凤湾线、管养着一共18公里长道路的,是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意溪道班的11名女员工。每天,这个“女子道班”要在分管的路段内,经常巡回检查、清理,保持路面平坦整洁、涵洞排水通畅,还要及时修补轻微破损的路面等。班长吕秀明告诉记者,这两条道路是比较繁忙的交通要道,而且过往的泥头车多,容易掉落沙、土、石等。一般情况下,11个人要分成三四个组,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对路面进行养护。

  虽然干的是体力活,但这个“女子道班”的工作丝毫不逊色于男员工们。“我们力气确实不如男的,所以我们就勤快一点,多铲一次土,多搬运一簸箕,一样不比他们干得差。”吕秀明自信地说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大家分工协作,有的先把淤泥铲成小土堆,有的把土铲到车斗内,有的开车缓慢前进,配合默契,不到半个小时,眼前的路面就变得干净起来了。“像今天这种雨天,路面更容易堆积淤泥,所以就临时调整,集中人力,首先到这些容易堵塞或者过水的路段进行清理。”吕秀明告诉记者,每逢雨天特别是台风天,她们更是必须时刻待命,有时还得冒着风雨出动,及时清理下水道、涵洞等,确保道路通畅。

  每天,她们都是“在路上”,酷热的夏天,头顶炎炎烈日,脚踏发烫路面,依然坚守在岗位上;严寒的冬天,脸被风吹得刺痛、手冻得裂了口,却从不叫苦叫累。“虽然很辛苦,但看到经过班组的集体努力,路面变得整洁,心情真的非常舒畅,有成就感!”一句朴实的话,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正是这样的一种理念,支撑着她们在这个岗位上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。如今,这个班组里,最长的已经干了将近30年,最短的,也有10年左右的时间。

  车站服务员林佩菲:

  用耐心和微笑服务每一位乘客


市汽车总站服务员林佩菲正在为乘客服务。 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

  本报记者 吴冰

  

  “您好,您是准备去往哪里的?”“我要去揭阳,你看看我的票。”“您应该乘对面那一辆车,快到点了,赶紧过去。”这是记者日前到市汽车总站采访服务员林佩菲时看到的一幕。林佩菲告诉记者,乘客搭错车的事时有发生,尤其是在节假日。服务员的工作之一,就是引导旅客乘坐正确的班次。

  车站服务员,在不少人眼中,是一个单调而平凡的工作岗位。今年46岁的林佩菲,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16个年头。“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这份职业。”林佩菲笑呵呵地说。

  1993年,中专毕业之后,林佩菲的第一份工作是酒店服务员,除了导住之外,更多的时间她要去打扫卫生、整理房间、折叠被褥等。正是林佩菲的热心服务,使她渐渐当上了客房部的服务班长。客房部由于成绩显著,被市妇联授予第一批“巾帼文明示范岗”。

  1999年,由于工作需要,林佩菲被安排到市汽车总站当服务员。车站里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“娘子军”,但是工作劲头、彼此间的协作精神,丝毫不逊色于男性。“我承认女性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男性,但我们更有耐心,总是微笑着服务每一位旅客。”林佩菲告诉记者,车站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很繁琐,除了导乘,还要广播、检票等,从早忙到晚。有时会遇到一些乘客不理解、配合,但他们仍然要微笑面对。

  有人曾劝林佩菲改行,但她却婉言拒绝。她说,“当服务员是我自己的选择,我热爱这份工作。”

  林佩菲的家里上有老、下有小,在繁忙工作之余,她仍必须照顾孩子、孝敬公婆,家庭工作两不误。“既要把本职工作做好,也不能忘记家庭责任。我之所以能够在岗位上坚持下来,更多是因为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。”林佩菲说。

  医院护师詹玉云:

  用先进护理技术减轻患者病痛


日前詹玉云获得省“三八红旗手”称号。 冰冰 摄

  本报记者 吴冰 林雄锐

  

  42岁的詹玉云,是饶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、PICC导管室负责人。她从1992年就在饶平县人民医院工作,20多年来坚持学习、实践、创新,不断提高医护水平,为患者提供更好就医服务。2011年10月以来,她所负责的PICC导管室,已为院内外患者留置PICC导管近300例,为院外带管病人提供导管维护1500多人次。今年,詹玉云获得省“三八红旗手”荣誉称号,这是对她长期以来努力付出的肯定。

  “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简称为PICC。”詹玉云告诉记者,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,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,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,迅速稀释药物浓度,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,减轻患者的疼痛,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。由于PICC导管最长可以在体内留置一年,因此患者每周都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的护理及维护。

  詹玉云说,2007年,由于她的好学及丰富的工作经验,她被选送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学习。半年时期,她掌握了PICC技术的相关知识。进修归来后,经过医院领导批准和立项,她把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到全院的住院患者身上。“该项技术通过专家鉴定,达到我市领先水平,填补了饶平县这方面的空白。”

  2011年,医院开设了PICC导管专科门诊,更好满足了辖区内患者的健康需求,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。“这在全国的县级医院中是比较早的呢,甚至比不少三甲医院还早。”

  多年的工作中,詹玉云获得了不少荣誉,也得到患者的认同,但身为母亲的她却留下些许遗憾。她说,由于工作原因,她无法更好地照顾儿子,“上幼儿园时,儿子总是到校最早、离校最迟的,放学经常要让门房阿伯帮忙照看。”不过,让詹玉云稍感欣慰的是,儿子并没有埋怨她,反而比较支持她的工作。

  七旬农妇林碧贤:

  看着自家田地心里就特别踏实


林碧贤蹲在田地里摘着荷兰豆。 本报记者 林雄锐 摄
  本报记者 林雄锐 

  

  早晨7点多,七旬农妇林碧贤坐上丈夫林卓熙的摩托车,迎着寒风来到自家田地,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

  林碧贤是潮安区江东镇樟厝洲村一名普通农妇,25岁嫁给同村的丈夫以来,先与丈夫在村生产队干农活,改革开放后又跟丈夫一起务农,46年来风雨无阻。多年来,她与丈夫经营着自家农地,过着简单、朴素的农家生活。

  近日,记者来到林碧贤家的田地,远远就听见她与丈夫,还有其他农民聊天打趣。此时的她蹲在田地里,手脚麻利地摘着成熟的荷兰豆。她告诉记者,家里的田地有3亩多,承租了不少年了。这里的一沟一壑,一篱一笆都倾注了她与丈夫许多心血。目前田地按照两人的规划,种着玉豆、白菜、荷兰豆、茄子等农作物,可以不断收成,同时还培育着苦瓜等多种幼苗,准备种在收割后的空地上。

  田地中心是一个5平米大、1米多深的水池,这是她与丈夫的“得意之作”。水池一侧有一只水泵,其他三侧各开了几个小洞,并用塞子堵住。田地需要灌溉时,就先拔开一侧的塞子,再用水泵抽水注入水池,水自然从小洞不断流出,沿着水沟流向农田。“这样方便高效多了,不必来回挑水。”

  多年来,林碧贤与丈夫也遇到过不少困难。“农民种田要看天。”她说,碰到台风、阴雨天,她与丈夫就要赶到田地抢收、抢救农作物,不然损失就会很大。

  通过辛勤劳作,林碧贤与丈夫每年都能存下一点积蓄,少则一两万元,多则三四万元。她笑着说,钱虽然不多,但能满足生活需求、减轻子女负担,也就足够了。

  农闲时,林碧贤与丈夫偶尔也会到田地逛逛,看着自家的田地,她心里就特别踏实。

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,严禁转载。 承办单位: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
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:www.12377.cn
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768-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gdczsjb@126.com
电话:86-768-2289965 传真:86-768-2289965 地址: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
版权所有 2004-2013 ©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.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*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-1 公安网站备案号:4451013011048